历经暴风雪、泥石流、冰雹考验,短短4个月时间,406MW英利组件如约全部送达海拔4600米的雅砻江理塘索绒光伏项目地,过程中不仅几无破损,而且在所有供应商中第一个完成供货,彰显出高效、可靠的英利速度与品质,也由此获得业主高度认可。

如此神速,英利是如何炼成的?
高效物流信息化管理
雅砻江理塘项目海拔高达4600米,供货期从5月到9月,中间历经暴雪、强风、冰雹等考验,而最大的挑战,则来自于七八月份多雨季节的泥石流。

“这边地质条件较为脆弱,一下雨很容易引发泥石流,冲坏道路,导致无法通行。”项目服务负责人王旭超表示。
为此,英利引入物流信息化管理机制和系统。
首先是天气预警机制,定期检测天气状况,遇到下雨天及时预警并调整路线。
其次是利用北斗导航系统和线上平台,每隔2小时报送货车所在位置和状态,做到有问题及时清除,同时也能起到给后续车辆及时预警的作用。
“这一创新有效降低运输车辆的事故率。”王旭超表示,“避免因为泥石流和恶劣路况容易造成的翻车。”

据了解,供货期间英利共发送914车次,翻车率为0,远低于其他厂家。
三是高效物流管理机制。
由于项目体量大,每天前往项目地的物流车多达近300辆;加之途中会经过几所学校,当地为保障师生安全,每天有长达7小时的时间禁止物流车通行。因此,通行期间的堵车是家常便饭。
为此,英利根据线上平台显示情况,结合物流管理机制,实现错峰出行,选择在早上6-7点、下午18-20点之间抵达项目地,大大提高运输速度。
包装升级 无损供货
高原路况复杂,更为颠簸,对组件包装也有更高要求。
为此,英利根据过往项目经验,升级包装方案,实现657725块组件无磨损供货。这也极大降低了因组件磨损而带来的重复供货,缩短了供货周期。

“早在青海共和100万千瓦光伏光热项目上,英利就通过升级的高原包装方案,实现了无磨损供货。”王旭超表示。
产品质量过硬 提质增效
能够禁得起严苛质检标准的可靠产品,也为提高供货效率奠定坚实基础。
英利在高原产品研发设计生产方面有超过20年的经验。早在2002年国家光明工程项目时,英利就为四川阿坝地区的光伏独立电站提供了从产品研发、设计、生产,到电站建设运营的全过程,这中间积累了丰富经验,掌握了在高原极端天气下,组件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要点。

在此次项目的前期产品研发环节,英利基于过往经验,针对项目环境挑战对产品进行了设计升级,生产环节更是采用了极其严苛的标准和要求,使得产品可抵御14级飓风,通过了直径45mm冰雹撞击试验。
因此,产品在业主组织的到货检中合格率达到100%,在所有组件供应商中高居首位,减少了因为质量问题而造成的重复生产和供货,极大提高供货效率,也为电站长期稳定高效运行筑牢质量基石。

专业服务、可靠品质……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成就英利速度的根基,更是英利能够穿越周期,坚守至今的关键核心。而英利速度和品质也获得了客户的长期青睐和信任,包括中国电建、中国石油等在内,英利与十多家大型央企的合作年限均超过十年。时间是最公平的见证,市场是最有力的证明,已经练就过硬品质的英利,将继续坚守绿色初心,以更先进的技术、更可靠的产品、更专业的服务,为推动新能源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,做出更大贡献。
 
 
        






 
		
 
   



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冀公网安备13060002003005号
冀公网安备13060002003005号  

